古代中國石雕佛像的藝術風格體現
時間:2015-11-26 13:50:31 點擊:次
在這近三百年的漫長時光,佛教經義不僅上達帝王將相,下亦深深扎根民間,這使得佛教美術的風格在極大程度上受到統治者個人審美風格的影響,并進而影響了特定時期及區域的雕塑特征。
北魏中晚期才逐漸在山東確立了穩固的統治,于是山東地區雖早有胡族統治亦尊崇佛教之記載,也是在北魏統治山東半島之后,佛教才得以廣泛而全面的深入民眾的生活,造像數量亦迅速增加,尤其單體石雕佛像、菩薩造像更為突出。與此同時,隨著北魏版圖的不斷擴大,亦使得漢白玉這種材質的使用地區更加廣泛,進入北齊之后,更是在定州、青州等地大量使用漢白玉作為造像材料。
菩薩,是佛教造像中重要的雕塑主題,因其源自印度貴族王子之形象,常姿態優美,頭戴寶冠,身披瓔珞,相對佛像來講,程序化少表現力則更強,許多塑像皆有強烈的寫實性。
《石雕菩薩立像》 H 38 cm
此尊北齊石雕菩薩立像頭戴寶冠,寶冠正面浮雕蓮花,并以珠鏈為飾,兩側亦浮雕為蓮花形,帛帶自耳后飄落體側,面目俊朗,帶和諧笑容。菩薩上身著僧祗支,袒左胸,佩獸面瓔珠項鏈,瓔珞自左肩下垂繞體并由右手輕握,裙擺下垂,雙腳赤裸立于底座之上。
北齊造像多數面相豐腴,衣紋疏簡,服薄貼體,整體光潔自然,面部寧靜安詳,這種寫實的手法,是北齊雕刻藝術中最突出的特點。同時,在菩薩像的處理上,北齊亦延續了前朝裝飾繁冗之風格。
此尊菩薩立像胸前所佩項鏈應為以高浮雕手法所表現的獸頭,口中含珠亦吐珠,極為華麗精致,是北齊菩薩像中高規格的象徽,同類裝飾可見于青州龍興寺窖藏出土之北齊菩薩立像。造像雖小,亦樣樣俱全,綺麗堂皇又不顯繁冗,顯出了北齊這短短數十載春秋所特有的時代美術風貌。
[轉載]佛緣:古代中國石雕佛像的藝術風格(一)
《石雕菩薩立像》H 36 cm
菩薩面露稚氣,表情生動,笑容甜美,為典型的北齊菩薩之童子相,菩薩周身刻劃精細裝飾,瓔珞、玉佩等裝飾物隨飄帶天衣自然垂飾而下,整體氣質富麗堂皇,表現出神入化,為北齊時期難得之單體雕塑作品。
此尊北齊石雕菩薩立像頭戴華麗寶冠,并飾有背光,面容清秀,發片自然,彎眉,高鼻,呈微笑相。身體比例勻稱,頸部佩項圈,肩部飄帶、帔帛與瓔珞自然下垂,天衣覆肩懸掛交叉于膝前,并上繞過肘部而垂于體側,內著僧祗支,裙腰束帶又垂至腿下成繁復的折褶。雙手迭失,立于蓮花上。其頭光由單層蓮瓣及同心圓組成。造像面露高貴和諧之氣質,慈祥端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