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話劇《牌坊》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功演出,又將石牌坊這一我國特有的經典建筑,帶到人民的面前。那么話劇中說的牌坊,是哪一座石牌坊呢?
這座石牌坊就是位于中山公園內保衛和平坊,為一座四柱三門三樓式的石牌坊,漢白玉的坊身,加上藍色琉璃瓦覆頂,顯得特別威武雄壯。從沒有哪一座石牌坊,像這座牌坊一樣,見證了--的崛起。光緒二十六年(1900)*爆發了義和團運動,同年6月20日,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在前往總理衙門的路上,因拔槍向清軍射擊,被清軍神機營隊長恩海開槍擊斃,死于東單北大街西總布胡同西口處,這件事也為八國聯軍入侵*埋下了伏筆。
1901年清朝戰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其中第一條就是,清廷派醇親王親赴德國道歉,并在克林德被殺地點建立一座石牌坊。1901年6月25日“克林德碑”石牌坊開始修建,1903年1月8日竣工。建好后的石牌坊,為四柱三門七樓石牌坊,橫跨于東單北大街上,碑文用拉丁文、德文、中文三種文字撰寫。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戰敗,作為戰勝國一員的*,舉國歡慶協約國取得勝利,北京市民自發將這座象征恥辱石牌坊拆毀。1919年3月,*政府決定將這座石牌坊移建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內,稱改為“協約公理戰勝紀念坊”,坊額為“公理戰勝”,由時任大總統府秘書的許寶蘅親題。
移建后的石牌坊,有三門七樓改為三門三樓石牌坊制作樣式。1952年10月,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和平大會在北京召開期間,為了紀念這次會議的召開,就將“公理戰勝”的坊名改為“保衛和平”,由郭沫若題寫。
北京是我國建造牌坊*多的城市,保衛和平坊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座。除此之外,頤和園內的牌樓,成賢街上的過街牌坊,國子監里的琉璃牌坊,寺廟道觀、帝王園陵等許多地方還存有不少的精美的石牌坊。
版權屬于嘉祥石牌坊廠家長城石雕廠www.7m85pg7.cn/blog

您可以選擇一種方式贊助本站
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