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雕刻藝術發展長河中,佛教雕刻藝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像觀音佛像雕刻、十八羅漢石雕等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現今的佛教雕刻藝術遺存中,唐前十八羅漢石雕的研究成果較為豐富,宋代遺存較少,而明清時期數量雖多,但精品十八羅漢雕刻較少。

宋代是一個融會貫通卻又獨樹一幟的時期,思想文化領域在宋代出現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在這種氛圍下,這一時期的佛教十八羅漢石雕藝術,沒有了唐代雕塑的圓渾厚重,從里到外呈現出的是一種陰柔之美,因此,宋代的佛像雕刻也不再令人"望而生畏",而是引人細細品味,形成了宋代十八羅漢石雕所特有的藝術面貌。

佛教造像中菩薩、羅漢因為更接近現實中的人,更能體現宋代的審美取向,更適合進行藝術創造,因此得到社會各階層的信仰,羅漢雕像也異常的豐富,山西宋代十八羅漢石雕造像,遺存數量之眾,精品之多,令人嘆為觀止。
山西崇慶寺大殿中的十八羅漢雕塑,其年代明確又完整無缺,雖經改裝,但宋風依舊,保存至今,極為可貴。殿中的十八羅漢石雕造型在人物造型,神情氣質的表達上又獨具特色。

我的微信
這是我的微信掃一掃
您可以選擇一種方式贊助本站
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