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本名"阿羅漢",指值得尊敬的人、有完滿修行的人、覺悟的人等等。我們常做的有十六羅漢石雕、十八羅漢石雕、五百羅漢石雕、八百羅漢石雕。在佛教興起時期,阿羅漢是印度各宗教對那些值得尊敬的有修行的人的通稱,佛陀亦曾被稱為阿羅漢。本來阿羅漢指佛而言,其后有了區(qū)別,彿為*高,而佛的弟子所能達到的*高果位即是阿羅漢位。

羅漢有三層含義:其一,指殺盡一切煩惱,包括生、老、病、死、仕途、財富、欲望等;其二,接受天人(即天上人間)的供養(yǎng);其三,證入涅槃,不再受生死輪回之苦。*早的羅漢稱為"聲聞",其數(shù)有四,須陀涅(初果)、斯陀涅(二果)、阿那含(三果)、阿羅漢(四果),因此羅漢屬于佛教神系第三個等級的"聲聞部"神祇。有二大羅漢、四大羅漢、六羅漢、九羅漢及至十六羅漢、十八羅漢、五百羅漢等之名。

*的羅漢石雕造像,一般僅限于十六羅漢石雕、十八羅漢石雕、五百羅漢石雕這三種。這三種羅漢石雕造像,只有十六羅漢有明確的經(jīng)典依據(jù),十八羅漢系從十六羅漢發(fā)展而出,五百羅漢石雕的出處則有很多種說法。

十六羅漢石雕造像之說,見于唐玄奘所譯《法注記》,所以唐宋時期的羅漢雕像,除近侍佛像兩側(cè)的阿難、迦葉或佛的十大弟子之外,大都是十六羅漢。而十八羅漢由來卻眾說紛紜,可能由于唐末五代時的張玄和貫休始畫十八羅漢,又經(jīng)宋蘇拭題贊,于是后來就出現(xiàn)了十八羅漢石雕造像。而且此數(shù)并非隨意增加,也許由于“十八”是*慣用的成數(shù),便廣為流行了。

我的微信
這是我的微信掃一掃
您可以選擇一種方式贊助本站
賞